“沈约瘦腰”,在中华文化作品中多用于文人品性,含义就是病容憔悴、抑郁多疾的带有怜悯性质的贬义词汇。
最先出自《南史·沈约传》:“初,约久处端揆,有志台司,论者咸谓为宜,而帝终不用。乃求外出,又不见许。与徐勉素善,遂以书陈情于勉,言已老病,‘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,以手握臂,率计月小半分’。欲谢事,求归老之秩”。
原文大意如下:沈约想当宰相,大家都觉得很合适,而梁武帝却始终不允许。于是,沈约就请求外调,梁武帝又不答应。沈约于是心灰意冷,想告老还乡,但是又担心皇帝有所不满,所以写了一封信给与他交好的徐勉。信里说道,自己年老多病,腰肢每月要缩小半分,皮带常常要缩紧,希望能告老还乡。
古人把“韩寿偷香、相如窃玉、张敞画眉、沈约瘦腰”合称为古代“四大风流”韵事。不了解出处的人常因此认为主人公沈约乃风流潇洒人物,事实上,沈约瘦腰的来历和“风流”二字扯不上半点关系,相反它含有病体消瘦之意。
沈约之后,关于“沈约瘦腰”的说法开始流传,并被赋予了其它含义。在诗文中,“瘦腰”大多时候是写一个人因忧愁所致,身体逐渐消瘦,有时候也藉以描写男子身材苗条,具有赞美其仪表之意。“瘦腰”二字也被借来描述细细长长的物体,比如人的皮带之类。
还有其它不少因病致瘦的记载,如《沈约昭明太子传记》云:“体素壮,腰带十围,至是减削过半”。又如《赋得当垆》诗云:“欲知心恨急,翻令衣带宽”。
“瘦腰”形容病体日渐消瘦。后来诗文中常见的“沈约病瘦”、“沈病”、“沈腰”、“沈带”、“沈围”、“带眼移孔”、“带围宽”等用典均本此而来。
想知道更多文化、风俗、轶事、传统经典,请关注「珣玗琪」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